时间:2024-03-28 11:11:32 作者:长淮小编
【合肥长淮中医医院】深谙中医之道,治疗哮喘有独到之处。医院采用传统中医理论,结合现代医疗技术,通过望闻问切,辨证施治,运用中药汤剂、针灸、推拿等综合疗法,调和气血,平衡阴阳,从根本上改善哮喘症状,帮助患者重获健康呼吸。
误区一:哮喘等喘了再治
许多人认为,哮喘只是一种暂时的呼吸困难,只有在发作时才需要治疗。其实,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误区。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,发作时只是病情的表现之一。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控制,哮喘可能会导致气道炎症的进一步加重,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。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,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控制哮喘的症状、预防其发作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有云:“病之始生也微,故易也;其将可知也,故未有贵贱也。”可见疾病在初期时症状可能不明显,但我们应该及早发现并治疗,以避免病情恶化。
误区二:哮喘只是肺部的问题
许多人认为,哮喘只是肺部的问题,只需要使用一些肺部的药物来治疗。然而中医认为哮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,包括肺、脾、肾等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。在治疗时应该综合考虑整个人体的阴阳平衡。
《伤寒论》中有云:“夫病形已成,而脉象尚未见者,必先察其脾胃。”疾病的形成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。在治疗哮喘的同时应该调理脾胃功能,以促进气血的运行、调节肺部的功能。
误区三:哮喘只能依靠药物治疗
许多人认为,哮喘只能依靠药物治疗,而忽视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哮喘的重要性。事实上,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控制哮喘症状和预防发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中有云:“故喜怒者,其气上行;悲忧者,其气下行。”情绪的波动会影响气血的运行。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,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,以预防哮喘的发作。
适当的运动、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睡眠也对于控制哮喘症状和预防发作非常重要。哮喘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,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,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。
中医如何治疗哮喘?
中医治疗哮喘,发作期以祛邪为主,缓解期以扶正为主。
一、发作期
1.寒哮证
证候:呼吸急促,喉中哮鸣有声,胸膈满闷如塞,咳不甚,痰少咯吐不爽,面色晦暗带青,口不渴或渴喜热饮,天冷或受寒易发,形寒怕冷,舌苔白滑,脉弦紧或浮紧。
治法:温肺散寒,化痰平喘。
处方: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。射干麻黄汤主治在肺,应为治哮的专方。当代名医程门雪认为此方是治哮证之祖方。
2.热哮证
证候:咳呛阵作,气粗息涌,喉中如痰鸣吼,咳痰黄粘,咯吐不利,胸膈烦闷,汗出口渴,面赤口苦,不恶寒而口渴喜饮,舌苔黄腻质红,脉滑数或弦滑。
治法:清热宣肺,化痰定喘。
处方:定喘汤或麻杏石甘汤加减。
二、缓解期
1.肺虚证
证候:喘促气短、言语无力、咳声低微、自汗怕风,痰清稀色白,面色晃白,舌苔薄白,质淡,脉细弱或虚大。
治法:补肺固卫,益气平喘。
处方:玉屏风散加味。
2.脾虚证
证候:喘咳痰多而黏稠,咯吐不爽,痰鸣,胸脘满闷,恶心纳呆,大便不实,舌苔白滑或腻,脉滑。
治法:健脾化痰,降逆平喘。
方药: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。
3.肾虚证
证候:喘促日久,呼多吸少,动则喘息更甚,形瘦神疲,心悸腰酸,或畏寒、自汗、面青、舌质淡,脉沉细;或颧红、烦热,汗出粘手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治法:补肾纳气
方药:肾气丸加味如金匮肾气丸、七味都气丸。
此外,中医的治疗方式还有针灸、穴位贴敷、膳食调养等,在治疗时,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。
气管炎专科医院,在预防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历史久远,疗效显著。呼吸科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发展,在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支气管哮喘、急慢性支气管炎、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方面,形成了独到的治疗方法。
特别是经多年潜心研制的“消喘膏”系列,打破了只在三伏天做穴位贴敷治疗的局限性,而是一年四季,无论急性期,还是缓解期,均可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选择不同药膏进行贴敷治疗,其优点是可减少抗生素、激素的用量,且起效快、复发率低。
其它还有全胸腔高频脉冲排痰、高压泵雾化吸入、穴位介入、穴位贴敷、口服中草药等治疗方法可满足患者不同病情阶段的治疗需求。在多年的临床医疗服务中,我院已为更多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改善呼吸功能,实现畅享呼吸、提升品质的就诊目标,并因花费较少,服务周到,疗效显著深受患者认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