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长淮中医医院官网

首页 > 骨科 > 正文

【合肥长淮中医医院】足跟痛是怎么回事

时间:2024-01-02 14:56:24 作者:长淮小编

  【合肥长淮中医医院】提醒大家,冬季寒冷季节,注意保暖的同时,也要注意防护各种疾病的高发。

  足跟痛,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足底、足跟两侧、足跟上方等区域的疼痛。足跟痛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,近几年在年轻人群中发病率逐渐升高。足跟痛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,而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。引发足跟痛的常见原因如下:

  1.足底跖腱膜炎

  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,表现为早晨醒后下床,足跟部疼痛明显,走动后疼痛会有所缓解。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、缓冲震荡、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织。长时间的行走、过度的负重,都会引起跖腱膜劳损,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,从而出现疼痛症状。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,在侧位X光片上显示为骨刺。临床研究证明,骨刺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。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。垫高足跟、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、前足跖屈、缓解跖筋膜的张力,都可使症状减轻。

  2.跟骨骨刺

  常见于老年患者。当有足跟痛时,经过拍摄X光片,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。隆起的骨刺,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、劳损,产生无菌性炎症。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,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。

  3.足底脂肪垫萎缩

  常发生于老年人。跟垫是跟骨下方以纤维组织为间隔,由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。青年时期,跟垫弹力强,可以吸收振荡。老年时期,跟垫弹力下降,足底脂肪垫萎缩,其缓冲震荡、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,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,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,引起足跟痛。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,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。

  4.距骨下关节炎

 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,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。X光片上前跗窦处,负重时疼痛加重。若保守治疗失效,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。陈旧性跟骨骨折及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。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,有类风湿性脊椎炎、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、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。

  5.跟骨骨突炎

  常发生于8岁至12岁的男孩。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,是在发育过程中,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,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,可双侧同时发病。跑步、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。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。一般做对症处理,可使患儿减少活动,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。

  6.跟骨后滑囊炎

 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,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,滑囊壁可变肥厚。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。若滑囊肿胀不消,可以穿刺吸引,并可注入氢化可的松。

  足跟痛常用治疗方法有:冰敷与制动;理疗,常用超声、冲击波、激光、磁疗等消除炎症、减轻局部疼痛;中医传统疗法(按摩)、针灸、小针刀、中药熏洗等。

  足跟痛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康复锻炼。

  足弓拉伸:平躺在床上,抬起并伸直腿,用一条毛巾把足前部裹起来,然后双手拉动毛巾,拉伸大脚趾根部球状关节和脚踝,直到膝盖伸直,足部慢慢指向鼻子。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拉伸足跟筋膜。

  脚底蹬踏动作:平躺在床上,双脚伸直,模拟蹬自行车的动作。这个动作能增强跖腱膜的张力,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,减轻局部炎症。

  脚趾夹物法:这个运动专门拉伸处于足底筋膜下的肌肉组织群,只要简单地把脚趾弯曲做出宛如要夹住一支铅笔的姿势即可。

  足底滚网球:光脚坐在椅子上,用力踩网球,使网球在脚掌和足跟处来回滚动,持续2分钟,每天3次,放松足底筋膜。

文章转自:安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